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873

美图新视频【师父说白话视频】第49集(下)般若不是向外求 | 智慧是本身内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5 05: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话视频 | 美图笔记】

般若佛智 逾越缠缚- 第49集(下)

本集原版视频

【看师父说白话佛法】视频合集




讲到这里,师父要跟大家简单地讲《心经》。《心经》,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念,《心经》里有句话叫“照见五蕴皆空”,这句话好像谁都懂。



首先要理解五蕴是什么——色、受、想、行、识。那么怎么样来照到它的空呢?首先要理解,要穿透、要照到它的话,首先要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能量非常大的力量,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这股力量叫“般若力”,因为只有用智慧,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般若不是向外求,很多人说“我去学一点智慧”——学不来的;智慧是本身内心,别人只能启发你本身内涵的东西。



举个简单例子,你如果文化水平不高,人家教授再跟你怎么讲,也不能启发出你内心的般若;你要有般若的种子,别人启发你,你才能懂。



所以般若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去发现,这就是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说的“众生皆具佛性”。



你自己就拥有着五蕴,人就是五蕴,五蕴空才能度过一切苦厄。



五蕴就犹如五个障碍,犹如不可逾越的人生的障碍一样,如果能够看穿它,就“度一切苦厄”;如果今天被五蕴所缠缚,被它缠住了,就不能认识自己。



比方说“色受想行识”,今天看见好的东西了,心被它勾住了,是不是失去了“度一切苦厄”的机会?今天感受到痛苦了,是不是就会愤愤不平?



今天的意识中认为这个人是不好的,是不是就会对他一直不好?实际上你对他一直不好,就是有恨在心中,那你怎么会度过自己的苦厄呢?因为你恨他,最苦的是你自己。



要认识自己,就要度过它。举个简单例子,这个人很善良,跟你生活了很长时间,但是因为他某一件事情做错了,你的意识觉得“他很讨厌”,然而你度不过这个五蕴,看不穿这个五蕴,你恨了他,最后你度不过这个坎儿,度不过这个苦厄,你跟他离婚了或者分开了,是不是给你带来更多的苦?



人人念佛,但是也不一定认识佛;人人念《心经》,不懂得《心经》里面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佛是谁,但是真正能够理解佛的有几个人?因为我们被五蕴所束缚。



靠什么来推动自己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就是靠内心深处的般若力。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能“照见五蕴皆空”。这就是告诉你,只有行菩萨的道,而且行得很深,理解佛法很深的时候,才能懂得你的心。



看见了彼岸,明白了学佛的真谛和方向,境界高了,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深”字非常重要,其实这个“深”,学得越深,这个人就是有高境界。



大乘称为“深般若”,小乘佛法称为“小般若”。



深般若就是大大地理解大的智慧;小般若就是小地去理解菩萨的智慧。



如果般若,你能够行深,也就是说修行能够修到很深,你就理解了念佛:佛从哪里来,佛为什么住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真谛。



你看佛、看经文会越看越深。当你“行深”的时候就不容易看到底,就像海一样很深很深,看不到海底的世界,你不知道它有多深。



去“行深”,就慢慢懂得佛经上讲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因为太深了,不知道这海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它到哪里去,又好像在,又好像没有,因为它太深了,不知道这海水有多少米。



所以“故名如来”。我们念佛,不管对哪位佛,都心中明白“亦无有来,亦无有去”,也就是“诸法无有来处”。



佛经,菩萨教导我们,就是让我们懂得,所有人间的法“无有来处”,因为太深了,我们看不清楚。



看不到来处,我们才懂得这是很深的佛经、佛法;如果有来处,如来便不是“无所从来”了。



如果我们很快地就理解了某一件事情,就不能深深地去理解它。想想看,人的心是不是这样?很多人现在谈恋爱,很快就爱上了对方,根本不知道对方的内心世界。为什么很多人谈恋爱、结婚,到后来连呼上当?为什么有些人几十年下来,他们相亲相爱,到了最后才能理解他?因为情到深处。



所以佛号也是无所从来,既无所去。



深是什么?我们要学习甚深的般若——无底智慧,当你能够理解佛法无底智慧的时候,你完全进入空性了。



返回上一篇

前往下一篇


白话佛法学习 - 书籍、音频、视频全了



*以上编辑与排版如有任何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请龙天护法菩萨慈悲原谅!





·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11-9 08:53 , Processed in 0.0913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