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541

【白话视频笔记】第108集 - 佛言佛语摘录(附-复习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9 07: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话佛法笔记摘录】

第108集 - 四谛十二因缘



本集视频


【看师父说白话佛法】视频合集

《初学答疑群》扫码进入
《Whatsapp学习群》<<<点击进入
如微信点开,选择右上角“浏览其中打开”

【最新发布】提取群-非法布施
欢迎愿意遵守群规的师兄

《每周四,日19点周三早6:20周六13点共修》



佛经是我们的精神粮食,所以学佛就要学会懂佛经。佛经所云(就是佛经上所说),四谛十二因缘是学佛人的开始,所以要懂得四谛、十二因缘。其实就是讲业感缘起,我们种的业开始有这个缘分——十二个缘分,说明我们众生在这个世界上是怎么流转世间的,又要怎么样出离世间。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后,为弟子们讲的最初的佛教道理就是四谛法。大家都要懂得什么叫四谛法,因为佛的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就是四谛法。

BH-108


四谛,“谛”实际上就是真谛的“谛”,就是这是一个真谛,这四个是绝对的真谛绝对的真理。四谛就是指谛、谛、谛,还有谛。

· 苦①,那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苦在人生中就是生老病死

· 集②谛就是为什么集这些苦难的,到底是什么原因。集就是积聚了二十五个有苦果的因。…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从贪瞋痴开始烦恼造业,造着很多恶业,就能招感三界生死的苦果

· 灭③就是涅槃,涅槃实际上并不代表死亡而是一种解脱。…死亡跟解脱不是一个概念,死亡是人的肉体死亡了,解脱就是生死相续,他的灵魂还在运作。所以要懂得灭谛,就是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要灭掉自己迷惑的业障,…我们一定要离开这个生死

· 道④就是完全解脱,就是实现涅槃境界的正道。一个人学佛学了半天,最后不是正道,那就很可能成为偏道。

BH-108


(本段总结由后部分前置于此,方便学习记忆)要懂得十二因缘,就是从无明(什么都不知道),一直通过名色六入老死,形成十二个因缘的环节,都是连续在一起的。

· 无明①。…就是无知不明白。…你不知道,才会闯祸;…才会六道轮回;…才会出事

· 行②因为无明之后你去行了,因为无明而产生善与不善等等的行为

· 识③,意识的识,投胎之前和投胎之后意识的形成心理的意识所为

· 名色④,相当于在投胎之前、投胎之后精神和物质方面概念的形成

· 六入⑤。…通过意进入你的思维器官,…这个六入进入内心世界的感官——感觉器官

· 触⑥。接触,触,就相当于投胎之后,接触到外界的一切事物

· 受⑦。人有一个感觉的器官是受。受是什么呢?对苦乐的感受。

· 爱⑧。…这个爱实际上就是爱欲和欲望

· 取⑨,取就是夺得、收取的意思。取就是追求,…这些名和你拥有的一些感官觉得非常好的东西——名色,那么刺激你的物欲(对物体、对物品的一种欲望)。这就是取,因为你会去得到它

· 有⑩。有是什么?现实中生存的环境就是有。“你有吗?”“有啊。”

· 生⑪。生是什么?我们说来世再生生出来又灭度灭度了又生

· 老死⑫。人生最后终有一天有终结的时候,这就是老死。

实际上这就是十二个因缘环节的一种轮回

BH-108


佛经上跟我们讲,我们怎么样流转世间,怎么样出离世间无非就是由于。…你只要在今世没有好好地修下辈子六道轮回还会再来,就叫流转于业。…业就是由于烦恼和无明

BH-108


怎么会造孽呢?因为你啊,因为你无明啊,不明白。你不明白,去做了一件事情,伤害别人了,接下来给自己找了无尽的痛苦,那么你就无明烦恼生起;生起烦恼,然后就造孽,造了很多业;造了很多业之后,要还吗?这辈子还啊还啊还不完,那么下辈子再来投胎继续还。所以这就叫轮回造业

BH-108


造业由于什么样的环境才会造业的?造业最重要的是。因为你的心会造很多业报,造业的人会有业报。小乘佛法说的业报论就是唯心因果。因为人的心会造孽造业,那么你的业报就是由于心开始的,叫业报论。这就是佛教基本的思想基础,就是学佛的基础

BH-108


三界唯心,指三界的业报,业来了会有报应,报应了又会造业,造业了又会有业报……怎么会生生死死离不开这些业报呢?因为你的心你不甘心

BH-108


唯心所造万法唯识所有事情在人间都是因为你的意识认为这件事情是不对的,所以才会继续自己的行为。…万法唯识之认识一切,你必须要认识一切世间的现象。…唯识,意识的分别,你觉得这件事情对,你会一直这么执著下去。意识是什么?意识就是分别的意思。要记住,你有这个意识,实际上你就有这个分别心

BH-108


“我认为这个人改不好了”,你就是心中有分别心了;“我认为他一定会改好”,你也是有分别心。因为在你心中,意识“能分别”是的作用,所以“所分别”。“所分别”是什么?就是由心观察对象,你的心去观察这个事物或者这个对象,你跟它的作用所分别心

BH-108


佛教不管大乘还是小乘,中心思想讲的是什么?唯心因果

BH-108


返回上一篇

学习下一篇


或者

一起来复习

边听边看边填空

建议对照文字,并手写纸上便于记忆



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


佛经是我们的                      ,所以学佛就要学会懂佛经。佛经所云(就是佛经上所说),四谛、十二因缘是学佛人的               ,所以要懂得四谛、十二因缘。其实就是讲                      ,我们种的业开始,有这个缘分——                             ,说明我们众生在这个世界上是怎么                      的,又要怎么样                        。释迦牟尼佛在              之后,为弟子们讲的最初的佛教道理就是                    。大家都要懂得什么叫四谛法,因为佛的                 的理论之一就是四谛法。


四谛,“谛”实际上就是                的“谛”,就是这是一个真谛,这四个是              的真谛、绝对的                。四谛就是指   谛、   谛、   谛,还有   谛。苦,那是人生                          的,苦在人生中就是                         。集谛就是为什么集这些苦难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集就是积聚了                    个有              的因。人有很多的苦,非常地苦,一切众生从             以来,从                   开始的烦恼,造业,造着很多                 ,就能招感                          的苦果。实际上人的集谛就是告诉我们,苦是怎么样来的。


灭就是             ,涅槃实际上并不代表死亡,而是一种               。大家一定要明白,死亡跟解脱不是一个概念,死亡是人的肉体死亡了,解脱就是生死               ,他的               还在运作。所以要懂得灭谛,就是灭               而离              之苦。灭就是要涅槃,要灭掉自己               的业障,而离生死之苦,离开生死之苦,我们一定要离开这个生死。道就是完全解脱,就是实现涅槃境界的               。一个人学佛学了半天,最后不是正道,那就很可能成为             。简单地跟大家讲了四谛,就是四种               


佛陀就是告诉我们,佛法里就是            ,还有                       。因为这些分开讲要讲很长时间,师父就把十二因缘中的环节——有联系的十二个环节,跟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等以后有时间我再跟大家细细地分解,再来跟大家做更多的解释。


首先是               。大家知道无明,无明就是                、不明白。你知道什么?你不知道,才会闯祸;因为你不明白,才会                       ;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性,你才会出事。


第二是   。因为无明之后你去   了,因为无明而产生                  等等的                。大家想一想,善和不善,自己有时候不知道的。你以为做了一件善事,实际上它不是一件善事。举个简单例子,人家夫妻吵架,你说“对方这么欺负你,你跟他离掉算了”,你觉得是帮了她,实际上你是造了                。所以行就是无明而产生的善与不善的行为。


接下去就是   ,意识的识,投胎之前和投胎之后                的形成,                的意识所为。大家不要以为一个婴儿在母亲怀里什么都不知道,实际上他已经有感觉了。只要胚胎形成,他的             注入,他就会有                ,也会产生                        。心理的意识行为产生就是你的意识,投胎之前和投胎之后都会有这种感觉。还在地府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强烈。


第四是             ,相当于在投胎之前、投胎之后                                方面                 的形成。


接下去就是               。“六”大家都知道——    、耳、            。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进入你的             器官,那么感觉器官听到好听的声音、音乐,人会兴奋,吃到好吃的,人特别开心。这个六入进入               世界的感官——              器官。


接下去就是   接触,触,就相当于投胎之后,                到外界的一切事物。一个人投胎之后,生出来之后,慢慢会接触人间所有的事情,会知道这件事情好事还是坏事,可以做、不可以做,是靠接触的。就像我们经常说,人跟人要靠接触,接触了,觉得这个人好了,你可能就跟他很好。


第七是   。人有一个感觉的器官是受。受是什么呢?对             的感受。这个人觉得有苦了,他才会感觉有快乐;有快乐过了,有很多苦的事情出现了,他就会觉得这是苦。这是受。


第八是    。人生,很多哲学家还有很多文学家在写小说的时候,他们经常讲一句话:这个世界是由爱组成的。人不能把爱仅仅作为一种非常狭隘的比如男欢女爱、夫妻之爱、跟兄弟姐妹之爱,其实它是一种可以变得很             的,你如果把它拉低了,那么人间的十二因缘里面,这个爱实际上就是                           ,都有爱,“我喜欢这样东西”“我喜欢这个房子”和“我喜欢这个人”,都是属于爱的欲望。


九就是    ,取就是夺得、收取的意思。取就是              ,“我去取这个事情、取那个事情”。人就是“我喜欢这样东西”“我去追求这些              、这个名利”“我喜欢这朵花”“我喜欢这个会长、董事长”,这些名和你拥有的一些              觉得非常好的东西——名色,那么刺激你的               (对物体、对物品的一种欲望)。这就是取,因为你会去             它。


十就是    。有是什么?现实中                            就是有。“你有吗?”“有啊。”


十一就是    。生是什么?我们说                     ,生出来又              ,灭度了又生。


                 。人生最后终有一天有              的时候,这就是老死。


要懂得十二因缘,就是从无明(什么都不知道),一直通过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形成十二个因缘的环节,都是             在一起的。师父举个简单例子,你非常不明白,到了这个世间,你可能还没有到这个世间之前就是无明、无知,什么都搞不清楚。然后你的无明、不知道,就会产生很多        ,因为你不知道这是善的、恶的,无明产生善与不善的              。然后再接下去,你开始有                了,开始准备投胎了,投胎之前、投胎之后,你知道了“我怎么觉得很温暖?”母亲吃一块冰激凌,你在里面冻得像在冰山上一样;母亲喝一碗煲汤(广东人喜欢喝煲汤),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滚烫,因为有些人还喜欢喝非常热的。那孩子就感觉到这个投胎前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               慢慢形成了。


慢慢出来之后,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开始              所有社会的一切,自己感觉了冷、热,听到声音了,然后舌头——小孩子肚子饿要吃奶瓶的时候,有时候他哭得很厉害,这个牛奶还没弄好,这孩子就在哭,妈妈就拿个奶嘴先塞在他嘴巴里,这孩子舌头一碰到,他就不哭了。实际上就是一种              ,好了,触了,引起了接触之后,小孩子就会感觉到吃了东西之后开心,笑了;苦的时候,没吃,肚子饿,他会有感受出来。感受之后慢慢觉得,妈妈抱在怀里的时候特别开心,                              都开始出现,人跟人之间的爱、那种欲望都出来了。接下来就               一些民间和人间的名色和物欲。追取了之后               了,就存在在这个环境中,“我拥有它了”。然后              出来,再生出来其他的想法,“我还要,我还要”。最后就是人生终有一天              。实际上这就是十二个因缘环节的一种              


佛经上跟我们讲,我们怎么样               世间,怎么样              世间,无非就是由于    。人在这个世界上               很多,               很多,流转世间。你只要在今世              好好地修,下辈子                     还会再来,就叫                      。你造业了,下辈子还会再来。业就是由于                            。你怎么会造孽的呢?因为你烦啊,因为你无明啊,不明白。你不明白,去做了一件事情,伤害别人了,接下来给自己找了               的痛苦,那么你就无明烦恼生起;生起烦恼,然后就造孽,造了很多业;造了很多业之后,要还吗?这辈子还啊还啊,还不完,那么下辈子再来投胎继续还。所以这就叫                           


造业是由于什么样的环境才会造业的?造业最重要的是    。因为你的心会造很多              ,造业的人会有业报。小乘佛法说的                  就是讲                         。因为人的   会造孽、造业,那么你的业报就是由于心开始的,叫业报论。这就是佛教基本的思想基础,就是学佛的                                     ,指三界的业报,业来了会有报应,报应了又会造业,造业了又会有业报……怎么会                        离不开这些业报呢?因为你的   ,你                  。这就是为什么打官司,明明打赢了,又被人家重新再投诉,然后再打官司。你打赢了,他投诉;他打赢了,你投诉。这个就是你的心所造。因为你不买账,因为你觉得是他错,凭什么他赢,这就是生生死死。


所以                                                 。所有事情在人间都是因为你的             认为这件事情是              的,所以才会继续自己的                。比方说,今天你觉得这件事情是你错了,你是不是不会跟人家争了?你觉得这件事情你是对的,你是不是不停地跟人家争?人家找理由,你再去驳斥他。所以万法唯识之                       ,你必须要认识一切世间的现象。今天大家都在讲你了,你应该懂得这个业报开始到来了。你因为长时间地这个不理人、那个不理人,跟这个不好、跟那个不好,等到大家都出来指责你的时候,你应该收了,不应该再去找理由,因为你的               到了。很多人傻傻的,突然之间在单位里有几个人跳出来跟你斗的时候,实际上大家都在背后讲你,就有两个人跳出来,然后边上人就起哄,实际上你的人缘已经很差了,这就是你的内心。因为你还不买账,你的              还不买账,觉得你是               ,那么就引起了内心的             


唯识,                        ,你觉得这件事情对,你会一直这么             下去。意识是什么?意识就是              的意思。要记住,你有这个意识,实际上你就有这个                     。“我认为这个人改不好了”,你就是心中有分别心了;“我认为他一定会改好”,你也是有分别心。因为在你心中,意识“                ”是心的作用,所以“                   ”。“所分别”是什么?就是由   观察对象,你的心去               这个事物或者这个对象,你跟它的             ,所分别心。佛教不管              还是              ,中心思想讲的是什么?                          




更多白话视频笔记


白话佛法学习 - 书籍、音频、视频全了



*以上编辑与排版如有任何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请龙天护法菩萨慈悲原谅!

                               

防失联、更多精彩【点击】下图


防失联【点下图】安装APP苹果|离线|安卓



【点击下图】进入【一口气】看完/听完【热门大合集】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6-6 06:21 , Processed in 0.0800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