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052

【白话笔记】配美图 5-30- 佛言佛语摘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6 20: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话佛法笔记摘录】

5-30.读《心经》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先每句配图,后摘录合集


《初学答疑群》扫码进入
《Whatsapp学习群》<<<点击进入
如微信点开,选择右上角“浏览其中打开”

【最新发布】提取群-非法布施
欢迎愿意遵守群规的师兄

《每周四,日19点周三早6:20周六13点共修》


本篇原文


《白话佛法 第五册》视频合集



要去讲经文的人这个人必须是菩萨。很多大法师他们可能前世就是菩萨再来,所以他们能讲。但不是所有的法师都能讲经文的,如果讲错了会造口业

5-30



意境就是你意念当中的境界。

5-30


意境高的人他能看得远,看得远的人才能知道自己今后将来能做什么。

5-30



色即是空”可以解释你今天从小生出来你就能明白, “我以后总有一天要死的。我在人间这么点时间应该做些什么?”那么这个人实际上就是看到了“色即是空”了。 

5-30



那么反过来“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这个事情看破。看破红尘了不是看空了吗?我已经想开了、想明白了,我对这个世界无所求了,没有什么可以想象的东西了, 我不想再怎么样了。

5-30


人跟人的感情不要随便去超越——这是师父给你们讲的。

5-30


 

如果超越了一定的感情之后,实际上就给你带来了罣碍。

5-30



如果你只是佛性上面的,比如在佛法上面的爱,你们没有超越的话就牵动不了你这颗心;如果一旦超越了,你带有私人的感情在里面了,那么对方一旦出什么事情了,对不起,你这个就“空即是色” 了。

5-30


一个人看世界要懂得“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什么意思?就是你感受到的、你想到的、你行为上的、你意识上拥有的。

5-30


所有的受想行识皆不异空,是什么意思? 就是所有的受想行识全部都是空的。

5-30



因为人是五蕴和合而成,本来就是空的,所以人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5-30



五蕴皆空”实际上叫“非想非非想,非想非无想”。什么意思?我没有去想——非无想,但是并不代表我没有去想。

5-30



佛法的理论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讲得明的,都是哲学,非常深奥。 

5-30



你必须对人生的哲理有一定高度的认识,你才能听得懂佛 法。不是谁都能听得懂佛法。以前师父给你们讲得不深,因为你们以前都没有接触过佛法。

5-30



守口,把自己的嘴巴守得很紧的。 这也是一种修为

5-30


如果这个人憋不住就叫没修为,嘴巴里一定要讲出来,那这个人就是档次很低的人。你有本事心里想了不要讲出来。

5-30

   


你不讲出来的东西,实际上是“无想是非想”。

5-30



你嘴巴里出来的话,人常说“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的”。

5-30



你有修养以后对于谁不好在你心里想想就好了,“这个女孩子怎么这样?”你笑一笑不要讲话可以吗?

5-30


等到你意念一过,是“非无想”。 实际上你并不是没有想过,但是“是非想”——我没有去想啊,没有讲出来就是没想啊,我没有行为、我没有举动啊。这就是做人啊

5-30



如果把学佛真正用到做人上,这个人一定做得好,这个人佛一定学得好。

5-30



如果这个人做得不好,他学佛一定学不好。

5-30



只有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人才学得好佛。

5-30


你们要记住:要平等,要无分别心。什么叫平等?什么叫无分别心?无分别心就是把人家都看成平等的。

5-30



菩萨在救人的时候是先把你们全看成平等的。但是在具体操作当中如果你们做错了很多事情,你们求了菩萨之后还要做坏事,那对不起,这个平等心是你自己打破的,而不是菩萨打破的

5-30



菩萨要救人的时候都是平等的

5-30



怎么样来克服自己的分别心呢?就是要感觉人人平等

5-30




要去讲经文的人这个人必须是菩萨。很多大法师他们可能前世就是菩萨再来,所以他们能讲。但不是所有的法师都能讲经文的,如果讲错了会造口业。

5-30

 

 

意境就是你意念当中的境界。

5-30

 

 

意境高的人他能看得远,看得远的人才能知道自己今后将来能做什么。

5-30

 

 

“色即是空”可以解释你今天从小生出来你就能明白, “我以后总有一天要死的。我在人间这么点时间应该做些什么?”那么这个人实际上就是看到了“色即是空”了。 

5-30

 

 

那么反过来“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这个事情看破。看破红尘了不是看空了吗?我已经想开了、想明白了,我对这个世界无所求了,没有什么可以想象的东西了,我不想再怎么样了。

5-30

 

 

人跟人的感情不要随便去超越——这是师父给你们讲的。

5-30

 

 

如果超越了一定的感情之后,实际上就给你带来了罣碍。

5-30

 

 

如果你只是佛性上面的,比如在佛法上面的爱,你们没有超越的话就牵动不了你这颗心;如果一旦超越了,你带有私人的感情在里面了,那么对方一旦出什么事情了,对不起,你这个就“空即是色” 了。

5-30

 

 

一个人看世界要懂得“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什么意思?就是你感受到的、你想到的、你行为上的、你意识上拥有的。

5-30

 

 

所有的受想行识皆不异空,是什么意思? 就是所有的受想行识全部都是空的。

5-30

 

 

因为人是五蕴和合而成,本来就是空的,所以人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5-30

 

 

“五蕴皆空”实际上叫“非想非非想,非想非无想”。什么意思?我没有去想——非无想,但是并不代表我没有去想。

5-30

 

 

佛法的理论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讲得明的,都是哲学,非常深奥。 

5-30

 

 

你必须对人生的哲理有一定高度的认识,你才能听得懂佛 法。不是谁都能听得懂佛法。以前师父给你们讲得不深,因为你们以前都没有接触过佛法。

5-30

 

 

守口,把自己的嘴巴守得很紧的。 这也是一种修为。

5-30

 

 

如果这个人憋不住就叫没修为,嘴巴里一定要讲出来,那这个人就是档次很低的人。你有本事心里想了不要讲出来。

5-30

 

 

你不讲出来的东西,实际上是“无想是非想”。

5-30

 

 

你嘴巴里出来的话,人常说“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的”。

5-30

 

 

你有修养以后对于谁不好在你心里想想就好了,“这个女孩子怎么这样?”你笑一笑不要讲话可以吗?

5-30

 

 

等到你意念一过,是“非无想”。 实际上你并不是没有想过,但是“是非想”——我没有去想啊,没有讲出来就是没想啊,我没有行为、我没有举动啊。这就是做人啊。

5-30

 

 

如果把学佛真正用到做人上,这个人一定做得好,这个人佛一定学得好。

5-30

 

 

如果这个人做得不好,他学佛一定学不好。

5-30

 

 

只有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人才学得好佛。

5-30

 

 

你们要记住:要平等,要无分别心。什么叫平等?什么叫无分别心?无分别心就是把人家都看成平等的。
5-30

 

 

菩萨在救人的时候是先把你们全看成平等的。但是在具体操作当中如果你们做错了很多事情,你们求了菩萨之后还要做坏事,那对不起,这个平等心是你自己打破的,而不是菩萨打破的。

5-30

 

 

菩萨要救人的时候都是平等的。

5-30

 

 

怎么样来克服自己的分别心呢?就是要感觉人人平等。

5-30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6-5 19:30 , Processed in 0.0793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