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903

美图新视频【师父说白话视频】第67集(下)住和不住心,就是在一念之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0 09: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话视频 | 美图笔记】

心无所动,心无所住- 第67集(下)

本集原版视频

【看师父说白话佛法】视频合集





佛像什么?要让佛性照亮你的心中。



你这面镜子天天照见佛,而且要把这个佛留在镜子中,因为佛是一盏明灯。你们大家看,有些镜子里有灯的,把这个灯一开,镜子是不是越来越亮?你用心,这个灯就亮;你不用心,你这个灯就没开亮。



所以当你心明眼亮的时候,你就无所住心,它就是一束光,光在哪里?光不会停留在某一个地方的。你们看看太阳的光, 它随着时间而推移;人间的光,到了晚上大家睡觉的时候,都要把光关掉吧?它无所住的。



所以一切不住,如果你能够一切不住在你的心,就是实相境界。



你们想想看,这两个人在吵架,你在旁边听,“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那个人好,这个人不好”,对你来讲,你没有去帮助这个,也没帮助那个,那你就叫实相境界。



如果你跟他感情好,你帮助了他,那你就进入了虚幻虚相的世界,因为你带有感情,因为你的心中已经照见了某一件事物的是和非。



为什么叫实相境界?实实在在。



我们做人要实在,不要偏袒,不要原谅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不要原谅自己的毛病,要狠狠地和自己身上的毛病作斗争,把它斗倒,要彻底地消除,才能到达真实如来之相。



当你到达真实如来之相,说真话、实实在在地说话的时候,又要懂得“实相无相”。



实际上我们人间,你最后修成了,你说“我已经不进入是非当中, 我拥有了实相”,这个实相还有吗?实际上就是无相。



你说这个人间一切都是虚空的——虚的、空的,你说有实相吗?肯定没有,一无所得。所以一个人,人生一辈子判定了某一件事情对的、某一件事情错的,可能在 20 岁的时候做这件事情,当时的环境、当时的理解、当时的道理,是对的, 但是20 年后的今天,可能是错的。



所以这一切一无所得,我们为什么要去纠结在某一个点上所发生的某一件事情,抓住它不放,而且不停地去执著、固定自己的想法,让自己的意念得不到释放,得不到解脱,然后拼命地抓住,造成自己的我执、烦恼、无明?这样你就慢慢地进入了这个虚幻的世界中。



师父跟你们讲“实相无相”,真正到了你认为这个事情是实相,实际上就是无相。



世界上的一切,生死都不可住。你们想想看谁能够永久地不死?我们再爱的人也会离开我们,再恨的人也会离开我们,这一切都是不可住的。



所以你的概念、执著更不可住在你的心里,要像光明的镜子一样,能够看破红尘,能够点亮心中的佛陀之光,让自己心中的般若实相永照自己的前程,这样才能离苦得乐,才能用光明灯照亮你的前程。



如果一个人执著“无住”,又不行了。“我不住,我不把心放在这个上面,我执著我就不care(在乎)你,我就无所谓”,你又进入了偏执偏空。



所以学佛非常难,你逼着自己说“我要做好人”,你可能是一个假好人,因为是你逼着自己做的,不是自觉做的;如果是自觉自愿做好人,你一定很自然地随缘,你就是个好人。



任何人偏执就是不理解佛法,所以佛法让我们不要执著无住,“我做每件事情,你看,我都没有这个心好像去表扬自己,我无所住心,我就是为大家服务的,我很努力。”你执著了吗?还是执著。



真正无住的人根本想都不想,帮别人做事情为什么要去想“我在做好事”? 那么就是高境界。



不落于偏空,何以故?当知真空不空。什么叫真空不空?一个人进入真空中,实际上是不空的。



当你在人间一切都想明白、想穿的时候,实际上你是生活在空的当中;但是生活在空的当中,你又在实相当中。这句话怎么讲?某一位老方丈老法师,他虽然已经完全看破,完全空了,但是他有肉身,还要生活,还要度人,你说他完全空了吗?他看破空,但是他没空,这就叫“真空不空”,他已经不落入空当中。这是非常非常难理解的佛法。



“空寂灵知”,当你不去想它,并不代表天上的菩萨或者你的思维中没有这种想法。这就讲得比较深,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要去帮这个人,你帮他的时候没感觉到“我在帮他”,但是在你还没去帮他之前,你的灵魂深处是不是想去帮他,有没有?有的。那么在空寂中有灵魂知道,也就是你的佛性知道,必须要去度人、度众生,必须去帮助众生。而你真正在帮助众生的时候,又没感觉到“我在帮助众生”。



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师父的意思,这真的是佛法非常深奥的地方。我很喜欢用母亲照顾孩子来打比方。一个母亲完全投入在孩子身上,用心在孩子身上,她没有感觉到“我在为孩子做事,我在做把他们养大的事情”,但是实际上这个母亲做的所有事情有没有目的?在真空当中,对不对?她又不空,为什么?母亲教育孩子是天理,这是道理,所以她不空。因为她有这个道理在,虽然她没有去想,真空,实际上她还是有这个指导思想,冥冥中她的灵魂深处还是没有完全空。



所以《心经》里还有《金刚经》里讲的深奥的道理就是,当你理解了,当你觉悟了,你已经解脱了,实际上你正在真和假之间,正在对某一个事物理解的过程中。为什么经文中经常说“无所住”?为什么有所住心,又为什么无所住心?实际上住和不住心,就是在一念之间。



返回上一篇

学习下一篇


白话佛法学习 - 书籍、音频、视频全了



*以上编辑与排版如有任何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请龙天护法菩萨慈悲原谅!




防失联、更多精彩【点击】下图


防失联【点下图】安装慈爱心灵APP



【点击下图】进入【一口气】看完/听完【热门大合集】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6-3 20:47 , Processed in 0.0725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