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062

【白话视频笔记】第102集 - 佛言佛语摘录(附-复习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3 07: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话佛法笔记摘录】

第102集 - 不言寂静涅槃



本集视频


【看师父说白话佛法】视频合集

《初学答疑群》扫码进入
《Whatsapp学习群》<<<点击进入
如微信点开,选择右上角“浏览其中打开”

【最新发布】提取群-非法布施
欢迎愿意遵守群规的师兄

《每周四,日19点周三早6:20周六13点共修》




佛法的高境界就是“寂然不动”,“寂”就是安静,“然”就是自然。一个人要清净才能得住,什么事情,干净了你就能够住下来。

BH-102


我们人经常在冷静之后,就会变得非常有智慧;一个人在烦躁的时候就会失去智慧

BH-102


冷静之后人会有智慧,人在忍辱之后,这个人脱胎换骨。你想想看,你能够忍耐,说明你这个人已经忍人所不能忍。想一想,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能做到,你是不是已经脱胎换骨了?所以有佛性的人能够忍耐,能够有智慧,平静清净心得住

BH-102


很多高僧大德,他们修心都是“不言而善应”,就是告诉我们:有的事情你悟性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去说的。你去看整天“叽叽呱呱”不停地跟人家解释的人,这个人有智慧吗?…不管在人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你都是能够从善去应对,你会有善的感应

BH-102


在中华传统文化上说“言多必失”,有的话你不如不说。因为你说了,你会找不到自己的智慧;你安静了、寂静了、你冷静了,智慧就跟着你边上。所以你才会找到你内心本性的善良清净

BH-102


一切都是自己每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出来这个智慧之路

BH-102


人静不下来,不能心中安定,他就找不到本性,找不到本性的人没有任何感应的。所以我们经常说,有感应的人就是有智慧

BH-102


很多人沾沾自喜的,魔考就来了。你说你今天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考验你就开始来了。…有些人一觉得自己看到菩萨了,或者看到什么了,然后沾沾自喜;别人说他几句不好的,马上上蹿下跳,最后着魔,精神分裂症永远找不到自我,永远丢失了佛性悟性

BH-102


真正得道之人是“无言无声”。他没有话,他不要发声音的,一切尽在不言中。所以有的时候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你能够理解别人,你还要说什么话?…所以有感应的人他是有智慧的。

BH-102


无言无声无行无争”,就接近本空了。“无行无争”,不要有什么行为,不要去跟人家争,你就接近自己本空了。因为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空性,本来就是虚幻不实的东西,你想在空气当中能够找到什么实质性的物质吗?空气当中没有实质性的物质,它是虚空当中的各种分子的结构。

BH-102


涅槃清净,涅槃的人是开悟的人,开悟的人是清净的人,清净的人是不会给人家脸看的,不干净的人动不动就要给人家脸看。在这个社会上,你不能做到圆满寂静,你的心永远在悸动。…使你不能平安,使你不能平稳地生活在这个人间,那么你就丢失了智慧。因为智慧永远跟寂静作伴,不会跟烦躁作伴,也不会跟烦恼做伴,所以圆满寂静就是与世无争

BH-102


你搞他,他笑笑“这是人间”;你讽刺他,想想“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境界不是一样的,大家要好好修”,…你已经与世无争了,因为你自己所得到的心里的“无色声香味触法”,所有的一切,你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无苦集灭道,你都明白了,所以“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BH-102


人就是在这种迷惑困惑当中,丢失自己的本性,以为自己对的,以为自己内心有灵感了,以为自己接近本空了,实际上你的空性还是在幻灭当中

BH-102


有时候无言是一种高境界的寂静。很多世界上人间的事情你评论干吗?这种事情本身就没有一个标准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言是什么?无言就是对社会的一种看穿看破,“我看穿这个世界是假的、是虚幻的,我没有必要去解释。”

BH-102


寂静是一种高境界。所以高僧大德修得越好的,八风吹不动如如不动的本性,他能尽显金刚菩提的得道之心。所以佛道和菩萨都是清净空寂,如如不动。你去看一个人如果能够稳得住,这个人就是如如不动。

BH-102


我们人为什么会轻浮?人为什么会动不动就跳?因为心一动,就会有行动;因为很多事情你心动了,你的行为就开始动了。所以很多人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心动,然后才会造成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行动。

BH-102


学会控制自己,要修到无思无为——“我什么都没做过,这个事情我没想过,好事情我没想过我就做了。”,寂然不动如如不动。如果你已经不去想它,你就能做出善事,你根本没有去想过我要做某一件事情,去为了得到某一种目的,那你就是无为,你的修道就会有成功的可能性

BH-102


如果你为了修道成道,拼命地去打坐、去苦修,并且想知道自己的未来,想知道自己的过去,你在找寻那些虚幻世界当中曾经拥有的你,那你就在虚幻当中失去了禅定的心,你得到的那种神通也是虚幻的、不实的。那么最后给你带来的只是一种幻觉。

BH-102


一个很稳重的孩子,他不会轻易去伤害别人;一个有修养有教养的人,他早已远离了他的愚痴;一个能够不讲话的人,能够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的人,他已经拥有了他的悟性,所以他得到的任何感应正确

BH-102


无思无为寂静,在佛法界就称为“感而遂通”。…很多人连现在在做什么他都不知道,他怎么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未来和理解自己的过去?

BH-102


一个人不能心包太虚,你就会失去智慧。心包太虚是什么?就是什么都过去了,什么都是虚幻的,人间所有走过的路都能包容它,一眼能够看穿世界万物,它都是虚幻不实的。想通了,想明白了,看穿了,这就叫照见五蕴皆空

BH-102


返回上一篇

学习下一篇


或者

一起来复习

边听边看边填空

建议对照文字,并手写纸上便于记忆




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佛法的高境界就是“                         ”,“寂”就是             ,“然”就是              。一个人要            才能            ,什么事情,干净了你就能够住下来。举个简单例子,能够到一个地方去安定下来,这个地方一定是很安静的,能清净的。所以我们人经常在            之后,就会变得非常有               ;一个人在烦躁的时候就会失去智慧。所以你去看一个人很烦躁,在骂人,在吵架,在想不通,那个时候智慧就离他而去了。


所以冷静之后人会有智慧,人在              之后,这个人                        。你想想看,你能够忍耐,说明你这个人已经                                。想一想,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能做到,你是不是已经脱胎换骨了?所以有                的人能够忍耐,能够有智慧,                                      得住。很多高僧大德,他们修心都是“                                ”,就是告诉我们:有的事情你用                  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去说的。你去看整天叽叽呱呱、不停地跟人家解释的人,这个人有智慧吗?


所以不言而善应,也就是说不管在人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你都是能够              去应对,你会有善的              。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人打坐,好不容易憋了一天了,到了晚上出关了,又开始满嘴胡说了,所以他憋不住,                        。在中华传统文化上说“言多必失”,有的话你不如不说。因为你说了,你会找不到自己的智慧;你             了、              了、你               了,智慧就跟着你边上。所以你才会找到你内心               的善良和               


你想想看,你能够清净的人,你是不是能够找到清净?一切都是靠自己                    一个脚印,                        地走出来这个智慧之路。学佛人经常说,我今天有灵感了,是菩萨对我说的;有些人打坐听到菩萨对他讲话……是有,但是不能                       。你知道你能见佛,你也能见    。你心中的魔性很多,你根本不能              找到                的任何感应。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人   不下来,不能心中               ,他就找不到本性,找不到本性的人没有任何感应的。所以我们经常说,有               的人就是有智慧。


过去说什么叫聪明?耳聪目明,反应快。那么很多人沾沾自喜的,              就来了。你说你今天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考验你就开始来了。别人讲你一句,说你不好的,你禁不起考验了,上窜下跳,马上就不得了了,你不能寂静,所以你就找不到你的本性,然后你的身上就没有任何感应。所以有些人一觉得自己看到菩萨了,或者看到什么了,然后沾沾自喜;别人说他几句不好的,马上上蹿下跳,最后着魔,精神分裂症——“啊,我会这样吗?我是谁啊?”永远找不到             ,永远丢失了                          


所以真正              之人是“                        ”。他没有话,他不要发声音的,一切尽在不言中。所以有的时候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你能够              别人,你还要说什么话?比方说,今天公司里缺了一样什么东西,人家说“是他拿的”,你只要看看他,从来没拿过东西,你用不着讲“你拿过吗?”,不讲话,此时无声胜有声。你知道肯定不是他拿的,不可能的,这就是一种               的感应。所以有感应的人他是有智慧的。


所以“无言无声、                           ”,就接近              了。“无行无争”,不要有什么行为,不要去跟人家争,你就接近自己本空了。因为这个世界一切都是                ,本来就是                          的东西,你想在空气当中能够找到什么实质性的物质吗?空气当中没有实质性的物质,它是虚空当中的各种分子的结构。所以                          ,涅槃的人是               的人,开悟的人是                 的人,清净的人是不会给人家脸看的,不干净的人动不动就要给人家脸看。在这个社会上,你不能做到                          ,你的心永远在悸动。所以人家说悸动的心,使你上窜下跳,使你不能               ,使你不能               地生活在这个人间,那么你就丢失了智慧。因为智慧永远跟              作伴,不会跟烦躁作伴,也不会跟烦恼做伴,所以圆满寂静就是                         


你们想想看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他会不寂静吗?你搞他,他笑笑“这是人间”;你讽刺他,想想“这个世界上很多人              不是一样的,大家要                     ”,对不对?你想想看,你已经与世无争了,因为你自己所得到的心里的“                                 ”,所有的一切,你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                          ”,你都明白了,所以“                                                   ”。人就是在这种                          当中,丢失了自己的             ,以为自己对的,以为自己内心有灵感了,以为自己接近本空了,实际上你的空性还是在              当中。


所以有时候              是一种高境界的寂静。很多世界上人间的事情你评论干吗?这种事情本身就没有一个标准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夫妻吵架、夫妻打架,你说谁没有道理?你跟孩子吵架,孩子都有讲出一套套的道理,这些道理你能接受吗?不能接受;他能接受吗?他也不能接受,那你说,说什么理啊?所以我们说无言就是一种                   。无言是什么?无言就是对社会的一种                          ,“我看穿这个世界是    的、是              的,我没有必要去             。”别人来诬蔑你、诽谤你,你从来没做过这种事情,你要去解释吗?


比方说,你从小到大品质很好,从来没有偷过东西,突然之间人家诬蔑你,说你偷东西了,你有必要去跟他解释吗?所以              是一种高境界。所以高僧大德修得越好的,                                               的本性,他能尽显                                          。所以佛道和菩萨都是                                                      。你去看一个人如果能够                  ,这个人就是如如不动;一个人碰到事情就跳,碰到事情就闹,那么这个人最后就是如水中的芦花草浮在水上。我们人为什么会轻浮?人为什么会动不动就跳?因为心一动,就会有行动;因为很多事情你心动了,你的行为就开始动了。所以很多人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心动,然后才会造成伤害自己和伤害别人的行动。


所以学会           自己,要修到                        ——“我什么都没做过,这个事情我没想过,好事情我                 我就做了。”,                      ,如如不动。如果你已经不去想它,你就能做出善事,你根本没有去想过我要做某一件事情,去为了得到某一种目的,那你就是             ,你的               就会有成功的可能性。如果你为了修道成道,拼命地去打坐、去苦修,并且想知道自己的未来,想知道自己的过去,你在找寻那些              世界当中              拥有的你,那你就在虚幻当中失去了              的心,你得到的那种神通也是            的、             的。那么最后给你带来的只是一种幻觉。


举个简单例子,你们现在想想你们的小时候,某一件事情。曾经跟人家吵架去报告老师,或者曾经伤害过同学,这些事情是不是现在想起来就像一种            一样?为了跟人家争某一个名利,去伤害别人、去诬蔑别人,所以             就离他太远了。一个很               的孩子,他不会轻易去伤害别人;一个有             、有              的人,他早已远离了他的愚痴;一个能够不讲话的人,能够             去做每一件事情的人,他已经拥有了他的               ,所以他得到的任何感应那是                的。而一个人拼命地去追求人间的任何感应——“哎呀,我感觉到这个事情……哎呀,我感觉到……”,整天   在乱动,    在乱想,    在欺骗自己的良心,最后不是              就是              


所以                                             ,在佛法界就称为“                          ”(因为上次师父跟大家讲“感而遂通”)。在追求未来、过去、现在的人,他会失去现在,得不到未来,也会连累他的自己的过去。所以很多人连现在在做什么他都不知道,他怎么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未来和理解自己的过去?所以我们很多人活到今天,你叫他讲讲他的过去,整个在虚幻当中,不知道说什么。有的人叫他在解释,叫他在共修,讲一讲自己的体会,讲出一大堆过去的虚荣。


所以一个人不能                       ,你就会失去智慧。心包太虚是什么?就是什么都过去了,什么都是             的——“人间我所有走过的路我都能                它,我一眼能够看穿世界万物,它都是虚幻不实的。我              了,我想明白了,我             了”,这就叫                               




更多白话视频笔记


白话佛法学习 - 书籍、音频、视频全了



*以上编辑与排版如有任何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请龙天护法菩萨慈悲原谅!

                               



防失联、更多精彩【点击】下图


防失联【点下图】安装APP苹果|离线|安卓



【点击下图】进入【资料大全】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6-5 15:47 , Processed in 0.0778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