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898

美图新视频【师父说白话视频】第93集(下)禅是一种智慧,定是一种修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9 09: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话视频 | 美图笔记】

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第93集(下)

本集原版视频

【看师父说白话佛法】视频合集





妄想是凡夫,师父告诉你们什么叫妄想是凡夫。因为你乱想了,不该想的去想了,想一想就能很明白的道理但是天天去乱想。



举个简单例子, 真的财很多的人,他不会天天想着去买六合彩的;而那些天天想发财的人, 可能十年二十年他都在买。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你的心念想发财,那么你就心念着了财迷、财魔。



一行三昧讲的是修行修持的妙法,“行”就是你应该怎样修行(一相三昧就是怎样去理解),“一行”就是修行修持的妙法,你用一个非常奥妙的方法好好地修,你就拥有一行三昧。



所以总地来讲, 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一相三昧是讲理论方面的一些基础,一行三昧讲的是实践;一相三昧讲的是智慧,一行三昧讲的是禅定。这些都是佛法非常高深的智慧。



能够做到随缘自在,在人间必须随缘,随缘的人就是一个自在的人。



不跟别人拧着干,你就很自在;很自在的人,永远是随缘的,别人说什么, 他都是“哦,没关系了”。“到这个饭店去吃?”“好好好,那也很好,这个饭店那两个菜是特色。”“我们还是到那个饭店吧。”“好好好,那个饭店那个菜我也很喜欢吃的。”这种人自在吗?到哪里都是他心中想去的地方。



要拥有善心,《金刚经》曾经告诉我们,做布施的时候,不要时刻记住自己做什么。



你今天在做善事,你不要记住“我在做善事”;你今天在帮助别人,不要觉得“我在帮助别人”。你不要以为做了什么,在心中留下你刚刚做的事情而念念不忘。



《金刚经》就是告诉我们,要随时随地地从善积德, 用心去布施,用道德去弘法,要有“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心。



“我今天做了善事了就像没做过一样”,这个善事是存在的,而在你的心中它是流逝的;善事存在,而你心中不去执著你做善事的这个存在,你就拥有了崇高的境界。



经常能够帮助别人的人,不应该经常嘴上说“我经常帮助别人的”,这颗心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因为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种慈悲



就像很多慈善家一样,他们到处去做慈善事业,四处去播撒爱和善的种子,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在做播撒种子的事情。实际上他播下去的种子更加地健康,会成长。因为当别人看见你这种爱的种子,他相信这是唯一的,因为你没有其他的心在里面,只是一种布施的心,“我无缘大慈,我无缘大悲”;相信这就是不二法门之一,一心一意去帮助别人就是不二法门。



有时候, 我们对一件事情去理解它,佛法界讲叫“见地”,是一种理论。



一相三昧,实际上讲的就是一种智慧;一行三昧讲的是禅定,要定下来。无论如何, 实践和理论必须要结合。



就像你们现在在听课,就是理论的基础;听完了之后去布施,布施的时候不要著相,觉得这是应该做的,这就是最大的一相三昧的智慧。



六祖曾经把定和慧相结合。“定”就是一个人的心要定下来;“慧”是一种智慧。智慧会动,心如如不动,所以定慧结合,就是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修行法门——禅定。



禅是一种智慧,定是一种修养。



一个人怎样能够得到定和慧呢?就是要戒。你能够守戒律,你才能定得下来;你守戒律, 才会有智慧。



六祖就是在戒的基础上,让定和慧二合一兼修。



禅修,是如如不动的智慧所动。表面上看如如不动,实际上内心的智慧如翻滚的潮流一样,在心中激荡起无限的般若智慧。



大家想一想,修心可以没有般若智慧吗?如如不动,是靠智慧才能让你如如不动;没有智慧的人到处都在动——身体在动,心念在动,嘴巴在动,眼睛在动,耳朵在动,脑子也在动, 他任何时候都离开了般若智慧。



凡夫俗子做不到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因为他们的心天天被欲望所控制,所以他们心中没有办法破除自己的爱憎和取舍。



学佛的人只有真正为别人考虑,而不为自身考虑,那才是真正的修养功夫。



人必须时刻要想到,我们今生所遭遇的所有一切,如意或者不如意, 都是对我们学佛人的一种考验,都是无始劫以来自己曾经造业所感。



想一想今天的苦,不就是上辈子的业吗?今世的甜,不就是上辈子的善业所感吗?所以在人间,当灾难和困难发生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无怨无悔地去接受它。



首先,我们能够接受它,应该懂得这都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今生的苦、今生的快乐,就是由于上辈子的因。



犹如一座大山,它怎么会成为大山的?它是堆上去的泥土、石子长年累积的。自己堆上去的一座山——业障山,它阻碍着我们在人间修行修心。



学会接受这些业障和“山”的存在,业障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学佛人要想办法把这座“山” 慢慢地挖掉。



要挖掉它,首先要在心里承认它,要有信心“会有挖空这座业山的一天”。



你说谁没有业障?很多人为什么心中有自闭症,有一种惭愧感,看见别人总是觉得自己人格比人家低?他有业障啊,他的业障堆着他,看见别人就觉得自己丢脸,这个不能接受考验,那个不能接受考验,碰到人间的情感时,碰到人间的境界时,马上就乱了方寸。



师父告诉你们,要承认每个人自己心中都有业障。



你看到所有人,不要看他们多么有名有财有运,你只要想到、看到他们的前世跟我们一样在造着善业和恶业,你就知道今生了。所以没什么稀奇,只要你今世好好地修心,好好地种善业,你来世可以跟他们一样,这样不就消除了你内心的恐怖和恐惧吗?有什么面子?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最可怕的就是,很多人不承认自己身上有业,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业障,总觉得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那就是业上加业。



从无始无明以来,他非但不去发现自己的业障、挖掉自己的烦恼,反而在自己的业山上堆积更多的共业、众业或者自己的业障,得不偿失。就像很多人一样,越得不到越要闹,越闹越得不到,越得不到越要闹……这样不断地在业障中接受着让别人和自己都不能接受的理念,去挖掘人生苦难中的苦难,去堆积不应该拥有的业障,这就是业重如山。

 


返回上一篇

学习下一篇


白话佛法学习 - 书籍、音频、视频全了



*以上编辑与排版如有任何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请龙天护法菩萨慈悲原谅!




防失联、更多精彩【点击】下图


防失联【点下图】安装慈爱心灵APP



【点击下图】进入【一口气】看完/听完【热门大合集】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7-1 05:44 , Processed in 0.0765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